洛克可(Rococo),又稱為「享樂主義」
主要是指在宮廷、室內的裝飾藝術,表現一種很愉快、歡悅的特性,用很華麗、輕快、明亮的色彩,其雕刻多為室內裝飾用的小雕像,與巴洛克的顯著差別是小巧、精緻、甜美而優雅。
洛可可式藝術的表現:
妝感:透明、白皙,如陶瓷娃娃。
服裝:當時因為受中國工藝青瓷影響,服裝以緞面〈雨過天青色〉為主。
雕刻:由裝腔作勢 變為 討人喜歡的形式,衣摺的漸淺便是一例。
其他:在形成過程中,曾受中國工藝美術的影響,在庭園布置、室內裝飾 、絲織品、青瓷器、漆器等方面,表現尤為顯著。
十八世紀的英吉利霍加斯(William Hogarth)指出「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世界,全都是由線條構成的,在線條中以曲線和蛇狀線為最美」。
「洛可可」( rococo)的涵義是「具殼形」,源於(法語 rocaille)。 亦為「路易十五式」,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所崇尚的藝術。
其特徵是:具有微細、輕巧、華麗和繁瑣的裝飾性;運用C形、S形或漩渦形的曲線 和輕淡柔和的色彩。
代表人物:蓬帕杜夫人
藝術畫家代表:華鐸(Watteau)、福拉哥納爾(Fragnard)、夏丹(Chardin)、布雪(Boucher)
以下更多相關 洛可可 與 蓬帕杜夫人 密不可分的關係~
蓬帕杜髮型也是以蓬帕杜夫人命名的,這種髮型就是由她開始推行的。
洛可可來自法語詞rocaille,原指用石塊和貝殼裝飾庭園,後引申為洛可可式佈置或裝飾,是18世紀流行於歐洲、特別是法國的一種高雅昂貴的裝飾風格,常用於室內設計、繪畫、建築和雕塑。
主要特點是輕快柔美、裝飾精緻,強調漂亮而不是深度,
主題偏重於羅曼蒂克、神話、幻想、日常生活而不是沉悶的
這種藝術風格富有優美的動感,線條運用好 玩有趣,著色柔美雅緻。
洛可可藝術的鼎盛時期大致與路易十五統治法國的時期(1715-1774)相對應,這與蓬帕杜夫人的促進不無關係。
蓬帕杜夫人是一位很有才藝的女性,對洛可可室內裝飾具有很好的鑑賞力。她對凡爾賽宮進行了洛可可式的裝飾,還僱用時尚裝飾用品經銷商把中國式花瓶變成了帶有洛可可鍍金青銅手柄的花瓶狀水罐。
在裝飾方面,完全成熟的洛可可式風格主要以蔓藤花紋、貝殼、細緻的曲線和不對稱的裝飾為特點。
洛可可繪畫中,巴洛克繪畫所特有的那種強烈的勻稱、濃重的色彩和英雄主義主題也都讓位於輕快細膩的動感、淺淡的色彩和各種愛的主題,如華托畫作中的羅曼蒂克式愛情、布歇畫作中的性愛以及夏爾丹作品中的母愛。
蓬帕杜夫人資助的華托和布歇都是洛可可風格的代表性畫家,洛可可彩粉畫中的粉紅色和薄荷色是蓬帕杜夫人最喜歡的顏色。
服裝設計上出現了以華托命名的華托背(指女式禮服從領口到下擺有寬襉的不束腰背部)。蓬帕杜夫人領導了追求快樂漂亮的洛可可時代,今天的設計師們把對這種風格的了解作為2006年時尚創新的基礎,美麗豪華仍然被視為女性服飾創新設計中的一個核心要素。